美的形式原理(1)

從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以來,陸續有許多學者如康德、黑格爾..等人,都有深入的研究過,再加上近代美學學者的研究、分析、整理,從不同的條件中歸納出可供依循的形式法則。


美的形式原理

  1. 形式又稱為「構成」。
  2. 是指物的形狀、結構,是探討一切事物的形狀和結構原理 。
  3. 美的形式原理可歸納成十項形式原理,包括秩序、反覆、漸變、律動、對稱、均衡、調和、對比、比例、統一。

秩序

  1. 以條理與反覆的構成呈現出簡潔的節奏感,形成一種秩序美。
  2. 唯一可以涵蓋其他美的形式的構成。
  3. 是美的形式最基本、最原則性的原理。

量的秩序

反覆

  • 又稱為「連續」、「 重覆」
  • 為構成方法中最容易表現的一種方式
  • 是將同樣的形狀或色彩重覆安排放置
  • 具有簡單、清新、整齊的感覺
  • 反覆之美也是一種韻律(律動)表現的形式原理

如何運用反覆(1)

  • 「二方連續」:又稱為「帶狀圖案的構成」左右或上下兩個方向延展;
  • 「四方連續」: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延展
  • 常運用於包裝紙、壁紙、布紋…等設計中最常應用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圖案.給人井然有序的組合,表現出整體的美。

如何運用反覆(2)

以音樂而言,在同一首曲子中,常可聽到反覆出現的旋律;以舞蹈而言,也常見到反覆動作;以文學而言,詩歌中也常出現反覆的句子或單字等,均是此一形式原理的應用。

圖(1)的標誌設計,以放射狀之黑色線條與白色的切割線,反覆的出現並產生循環效果,使畫面呈現出簡潔且大方的視覺效果。

● 圖(2)是以建築物作為反覆形式說明的例子

● 圖(3)形狀的方向

圖(1)圖(2) 圖(3)

反覆的效果,讓人感覺平靜舒服,但要留意不能將畫面處理的過於僵化、呆板。在右圖,整齊的畫面中,插入一隻紅筆使整張圖不流於單調卻又具有反覆之美。

● 圖(4)與圖(6)是形狀的方向

● 圖(5)與圖(7)是由五顏六色的元素反覆構成,華麗又豐富的感覺,完全擺脫一般人對反覆就是呆版的觀念。

圖(4) 圖(5)
圖(6) 圖(7)

● 圖(8)與圖(9)反覆地出現同一形狀或同一元素所造成的力量,常常令觀賞者記憶深刻,右圖中的構成,更是表現了反覆之美的大方莊嚴、明確清晰。

圖(8) 圖(9)

● 圖(10)與圖(11)反覆地出現同一形狀或同一元素所造成的力量,常常令觀賞者記憶深刻,右圖是以飛機的反覆圖像,作標題的呼應,使畫面呈現出穩定的效果。

圖(10) 圖(11)

漸變

  • 漸變是指將構成元素的形狀或色彩做次第改變的層層變化。如:形--由大而小,或由小而漸大;色--由淡漸濃,由濃漸淡。
  • 漸變的基本原理與反覆相類似,但畫面較具活潑性
  • 如何運用漸變
  • 中國建築中的寶塔;
  • 樂曲中音量的漸強漸弱;
  • 文學小說中情節高潮的堆砌;
  • 大會舞隊型的漸次縮小或擴大

漸變的表現形式

圖(12)

● 圖(13)中由小至大的畫面構成,讓畫面整體呈現空間的遠近距離感,如此呈現漸層的形式美。

● 圖(14)漸層強調階級變化的美感,左圖中以黑色漸漸變化到白色,顏色色階的漸層,使觀者在觀看時自然而然形成了空間感。

圖(13)圖(14)

● 圖(15)是五大國際社團高峰會議文集,其圖案是以大手漸漸變化到小手,明顯表現出漸層的效果。

● 圖(16)中是以輻射狀條的圖像,由大漸漸變化到小,具有一定程度的順序感。

圖(15) 圖(16)

● 圖(17)中由大至小的變化,讓畫面呈現出空間感,並且使畫面不至於呆板而有活潑的感覺。

● 圖(18)中將畫面排列,使畫面呈現漸層的效果,並將視覺上引發出優美的比例及層次。

圖(17) 圖(18)

漸層的形式美中包含了等差、等比、漸變的形式,而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順序感和循序自然的樣貌,因此,

● 圖(19)中由圓點的層次變化,使畫面具有空間感。

圖(19)

立體構成種類

半立體

介於二次元與三次元形態間,它是以平面為基礎,將其中部份空間立體化,藉不同變化的光影效果,產生多層次的凹凸感,例如浮雕。





線立體

最有效的材料是線材,如金屬線或藤條等。線立體具有穿透性的深度感及伸展感,是屬於「負量感」的體。




面立體

介於二次元與三次元形態間,它是以平面為基礎,將其中部份空間立體化,藉不同變化的光影效果,產生多層次的凹凸感,例如浮雕。






塊立體

佔有獨立之空間,塊材如石頭、木塊、泥土,可藉由「雕」與「塑」兩種方法成形,前者是「削減法」,後者是「添加法」。